close
西式建築---萬神殿

 

萬神殿

 

 
 

 

數值比例:

 

萬神廟的穹頂穹頂內部還做了五層凹格,凹格的面積逐層縮小,但是數量相同,因此更加襯托出穹頂的巨大,並給人以一種向上的感覺。

 

 

 

幾何系列:

 

萬神殿是希臘廟宇和羅馬圓形建築物的結合。萬神廟的外觀結構圖萬神廟的結構簡潔明了,主體呈圓形,頂部覆蓋了一個穹頂。圓形的建築體形成對稱原則。

 

 

 

構圖術:

 

萬神殿的外觀門廊是八根一排的花崗石圓柱,配以三角頂。門廊後是長方形的山牆,然後便是萬神殿的圓形穹頂,其高度和直徑都是43.3米,神殿內猶如進入球體的中心點,大廳的穹頂是半個球體罩在頭頂,將其曲線沿圓周向下延伸,則構成另外半個球體。整個球體無任何支撐,渾然一體,表現出古羅馬的建築師們高深的建築知識和深奧的計算方法。

 

 

時間系列: 在主體的圓形柱列產生的視覺韻律感。

 

文化符碼:

 

柱式與神話(守護神) 羅馬萬神殿有其特殊之內涵及想傳達之意念。第一就是羅馬人之宇宙觀,一座萬神殿可以說是眾神之鄉-天堂之象徵,而表現在建築內即是將宇宙之神置於圓形牆壁之周邊,部有一個直徑 8.9 公尺的圓形大洞,用於採光。這個洞也是萬神廟唯一的採光點,這樣以來光線從頂部洩下,並會隨著太陽位置的移動而改變光線的角度,給予人一種神聖莊嚴的感覺,十分適合宗教建築的本性,光束便會照在不同之神像上面,強調了他們之存在。另一方面,此廟也有政治上之內涵,在入口門廊有奧古斯都之神像,廟內有神格化之凱撒,而哈德連則位於圓廳內執掌大法。這時候羅馬帝國成了一個宇宙之縮影。萬神廟中的許多單元及神像就好像是帝國中之許多部份,現在成了一個個體,統合在哈德連之下。如果說得更徹底,萬神廟就好像是一個政治之櫥窗。

 

 

 

 

 

西式建築---凡爾賽宮

凡爾賽宮法語Château de Versailles)位於法國巴黎西南郊外伊夫林省省會凡爾賽鎮16821789是法國的王宮。1979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凡爾賽宮所在地區原來是一片森林沼澤荒地。1624,法國國王路易十三1里弗爾的價格買下了117法畝荒地,在這裡修建了一座二層的紅磚樓房,用作狩獵行宮。當時的行宮擁有26個房間,二樓有國王辦公室、寢室、接見室、藏衣室、隨從人員臥室等房間,一層為傢具儲藏室和兵器庫。

 

建築特色

凡爾賽宮宮殿為古典主義風格建築,立面為標準的古典主義三段式處理,即將立面劃分為縱、橫三段,建築左右對稱,造型輪廓整齊、莊重雄偉,被稱為是理性美的代表。其內部裝潢則以巴洛克風格為主,少數廳堂為洛可可風格。

凡爾賽宮的建築風格引起俄國奧地利等國君主的羨慕仿效。彼得一世聖彼得堡郊外修建的夏宮瑪麗亞·特蕾西亞維也納修建的美泉宮腓特烈二世腓特烈·威廉二世波茨坦修建的無憂宮、以及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修建的海倫希姆湖宮Schloss Herrenchiemsee)都仿照了凡爾賽宮的宮殿和花園。

但是,凡爾賽宮過度追求宏大、奢華,居住功能卻不方便。宮中沒有一處廁所或盥洗設備,連王太子都不得不在臥室的壁爐內便溺。路易十五極端厭惡寢宮,認為它雖然寬敞、豪華,卻不保暖。

 

分析

1.數值比例

凡爾賽宮的建築立面,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用柱位把牆面做等比例的分割,以最簡單的幾何形狀做為開窗,如矩形或在矩形上方加半圓形,形成拱型窗,基礎的樣式都是圓形或方形,然而在這樣的基礎下再用複雜的不規則形做為裝飾,達到整齊的數值比例。

2.幾何系列:對稱、對比、平衡

同數值比例原則,凡爾賽宮立面從最底下的基座、開窗、屋頂出挑到所有裝飾,幾乎可說是完全對稱,左右相同,而開窗的大小也顯示出內部空間的重要性,形成外觀對比,也就是對稱和對比的作用下,凡爾賽宮整體看起來非常平穩、平衡。

3.幾何構圖:構圖術

凡爾賽宮之所以有名,也就是建築物前的一大座花園,由長長的一字型座為主軸,串起所以空間,構圖方式似像魚骨頭狀,從中軸線垂直水平向兩左右兩邊對稱發展。

4.時間系列:韻律、漸層、和諧、調性

等距或規律的柱位擺放,讓凡爾賽宮看起來像一段規則和諧的旋律,但加上許多的裝飾物,就像在樸實的韻律裡加上的小插曲、小變奏,讓這些音符增添許多歡樂的氣氛。

5.文化符碼:柱式與神話

凡爾賽宮正立面使用一般方形的柱子,但在側邊的柱子,用了愛奧尼克式的漩渦和些許柯林斯式的花草,呼應廣大的花園,在窗戶上方及屋沿上方皆有許多像徵性的人物、動物或植物雕刻裝飾。

 

1789年的凡爾賽宮平面圖

 

 凡爾賽宮殿正立面

 

  凡爾賽宮大理石院,正面的二層紅磚樓房即路易十三的狩獵行宮

 

凡爾賽宮外立面,可見其橫向的古典主義三段式劃分

 

凡爾賽宮殿後側及花園

 

 

西式工藝---

異國鐘表收藏融入中國元素

早在400年前,中國就有人開始收藏西洋鐘表,隨著時間推移,精品鐘表流傳下來愈漸稀少,價格不菲。如今隨著經濟的發展,國人消費觀逐漸轉變,中國鐘表收藏市場逐漸繁榮。

西洋鐘表在中國宮廷受寵

明代末年,西洋鐘表由耶穌會士羅明堅和利瑪竇遠涉重洋傳入我國。這些鐘表在明清兩朝受到了宮廷及達官顯貴的喜愛。據乾隆朝巨貪和珅抄家目錄中記載:和府查抄鐘表計大小自鳴鐘五十余座,洋表、打簧金表百余隻。

清初時皇室在造辦處設立造鐘處,由皇帝親派官吏督造,專為皇室生產、維修、日常養護各類名貴鐘表。這一時期宮廷造辦處的能工巧匠與西洋技師完成了很多名貴鐘表的設計制作,如紫檀樓閣祝壽鐘、銅鎏金八仙人物水法轉花鐘等。

洋鐘表有了中國味

清代除了皇宮造辦處造鐘外,清中期以后,在蘇州、南京、廣州一帶,許多民間鐘表作坊也悄然興起。民間工匠們學習了西方近代機械知識,讓鐘表從宮廷走向民間。當時,許多富商巨賈們以家裡能擺設一台鐘表為榮。《紅樓夢》中就有十一處對鐘表進行描寫,以表現官宦富商人家的奢侈。

清代中晚期,肅穆大氣的蘇鐘和奢巧華麗的廣鐘開始盛行。蘇鐘也稱南京鐘、插屏鐘,多以紅木制作,有的鐘殼鑲嵌螺鈿,機芯夾板銘文與裝飾花紋採用鏨花工藝,十分精美。十九世紀末,蘇鐘的制造工藝達到了一個全新的水平。

與中國人將傳統工藝融入洋表制造相對應的是,西方鐘表企業為了迎合中國市場,針對中國消費者的喜好訂制出“中國市場表”。此類鐘表拋棄了以往西洋袋表上常運用的如裸女裝飾等藝術風格,轉而以和合二仙、喜鵲登梅、五福臨門、滿族婦人、刀馬人等。

 

分析

1.數值比例

工藝顧名思義強調手工與技術,根據當時流行的風格和學派便應用於生活周遭的物品裝飾,鐘表當然也不例外,但不管是哪個時期,外型的數值比例佔了極大的要素,也會因應時代的不同對數值比例的美感有所差異。

2.幾何系列:對稱、對比、平衡

整體時鐘造型都是對稱的,除了核心裝飾,可能是人物或動物,也有可能只是不規則的幾何圖形,形成對比,在顏色和材質上也會有許多對比,但最後所呈現的結果會有一定形式的平衡。

3.幾何構圖:構圖術

依據裝飾物和時鐘樣式、功能的不同,構圖方式有所出入,但基本的構圖都是有一個量體空間,足以支撐以及時鐘齒輪零件的收納。

4.時間系列:韻律、漸層、和諧、調性

時鐘本生就是一個完全規律的設計,固定的速度和距離,像五線譜一樣,規則沒變化。

5.文化符碼:柱式與神話

歐洲有許多建築物上都有時鐘的設計,因而許多桌上型的時鐘造型,會仿建築物,甚至是加上像柱式的裝飾,有些則是想表達一種風格和潮流,從造型上的變化也看得出來時代和文化的變遷與融合。

 

 

 晚清民國美產24小時時辰座鐘

 

 

民國早期德國產八音簧報時刻大掛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國產飛馬教堂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10133224 的頭像
    b10133224

    b10133224的部落格

    b101332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